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中国东航(600115)今日宣布,将自9月25日起恢复上海至温哥华直飞往返航线,每周一、四执飞,采用A350-900宽体机型执飞。
上海至温哥华的直飞航线疫情前一直在飞,疫情中停飞后一直未能复航,主要由于中加之间的航权限制。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疫情后,中加航线的恢复比中美航线还要缓慢,导致票价也是居高不下,不过三大航近期都已获批增班。
中加增班受限
在东航之前,南航和国航也披露了增班加拿大的计划,其中南航自9月16日起新增一周2班广州-加拿大温哥华航班,国航自8月27日起,北京-温哥华从每周1班增加到2班,北京-多伦多从每周2班增加到3班。
也就是说,国有三大航此次一共获批新增一周6班中加航班,令中国内地航司执飞的中加航班量增加到每周24班。
据记者了解,疫情后的中加航班恢复缓慢,主要是由于加拿大对中方航司的增班数量有限制,中方航司的航班总数要与加方航司对等,疫情放开后最初的要求是每周不超过6个往返客运航班,并且禁止北京直飞加拿大的客运航班。
目前执飞中加航线的内地航司主要有6家,分别是国航,东航,南航,厦航,川航和海航,疫情前曾飞加拿大的首都航空尚未恢复中加航线,而加拿大方面只有加拿大航空一家在飞。
直到2024年10月25日,加拿大方面移除了“不能北京直飞加拿大”的限制条件,并允许中国航司和加拿大航司分别增加中加航班到每周24班。
不过,这一航班量依然比疫情前的水平相差甚远。在疫情前,中加之间每周的航班量超过70班。
来源:航班管家
票价高企背后
中加航班供不应求之下,中加航线的票价长期居高不下,去年时上海-温哥华的直飞航线经济舱都能卖到2万以上。
记者今日再次查询上海-温哥华的机票价格发现,9月前的上海-温哥华直飞航线仅剩少量加拿大航空的公务舱在售,9月后则有两万元以内的经济舱机票在售,这或许与加航几天前因空乘集体停工而暂时全面停飞有关。
8月16日,加航宣布其万名空乘在当地时间16日12点58分开始停工,加航的航班也因此全面暂停运营,包括往返中日韩方向的航班。直到8月20日,加航的航班才开始逐步恢复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加航目前还有一半的中加增班额度没有使用,航班管家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加航执飞的中国内地往返温哥华的航班量达到97班次,同比2019年下降68.5%,恢复率只有31.5%。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由于中加航线目前还要绕开俄罗斯领空飞行,在有限的人力和运力之下,加航更倾向于执飞收益更好的大西洋航线,而维持中加航线有限的运力,也可以维持中加航线现有的票价水平。
而整个中加航线的整体恢复率也不高。根据航班管家的统计,7月中国大陆到加拿大的往返航班量254班次,只恢复到2019年的26.1%。
国际航线格局大变
这与中美航线的恢复情况类似。在刚刚过去的7月,中美航线的恢复率也只有26.3%。
除了绕飞俄罗斯领空带来的成本增加影响,需求方面的变化也是美国航司增班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美联航CEO曾在电话会议上指出,目前的市场状况与之前大不相同,“我们飞中国的航线客座率并不高,基于目前的需求情况,我们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航班。”
与北美航线类似的是,同样需要绕飞俄罗斯领空的欧洲航司,也对中欧航线恢复缓慢,甚至暂时退出。
相比之下,一年来宣布增班的外航中,不少来自非洲或中东地区,而中国航司申请的新航线,也更多飞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目前国际航线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航局此前的数据显示,新航季已批复178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通航79个境外国家,其中涉及57个“一带一路”国家每周10326班,占比达到53.48%。
此外,国内航司的恢复率也远高于国外航司,且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航司承运国际航班同比2019年增长3.7%(恢复率103.7%),国外航司恢复率仅有65.4%;份额占比上,国内航司由2019年的59.1%提升至69.6%,增长10.5个百分点,相应的国外航司份额下降10.5个百分点至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