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网友说

今年夏天最火的体育概念莫过于“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而就在8月14至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一股新的运动潮流即将来袭,那就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我称呼其为“机超”,当然是有点蹭热度的意思。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将举办的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可以说是开机器人运动领域之先河。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启动仪式
图源:新京报
为什么是人形机器人
随着2025春晚《秧BOT》里双足人形机器人与传统秧歌艺术结合的爆火,人形机器人跑步、打拳、跳跃等短视频时长就会出现在我们手机短视频平台的推送里。有的机器人能够在斜坡和草地上快速奔跑,有的机器人还能有模有样的来几下功夫。在一些视频里,跑起来罗圈腿或外八字歪歪扭扭的机器人让人忍俊不禁。

2025春晚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图源:央视新闻
这些机器人虽然高矮胖瘦都不同,但都长得像人。为啥非要把机器做成人的模样呢?
这就要从应用场景方面来说了:我们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尤其是城市中的各种场景,都是按照人的身体来设计的,比如楼宇中的楼梯的高度,门把手的形状等,机器人想要服务于人类,替代人类去完成高难度和高危险性的工作,首先就要适配人类社会的场景。

机器人比赛团体项目
图源:环球网
同时,人的双脚可以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攀登到世界最高的高峰。直立行走的稳定性也证明了人形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场景。于是直接拟态人形,就是最简便也是最直接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比赛有啥项目?
从大赛组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了解到本次比赛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前者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后者侧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主体赛事中的竞技赛很接近人类的运动会,包含田径7项:1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100米障碍赛、立定跳远、原地跳高;此外还有自由体操以及2对2、3对3、5对5足球赛。
当我和同事一起看组委会新闻发布会时,我俩都对立定跳远和足球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常在短视频里看了很多人形机器人走路和跑步的视频,但是从来还没有刷到过立定跳远的视频,想必一定是人形机器人在运动协调性方面又取得了进展。
至于机器人足球赛,会不会和最近火热的“苏超”来一场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足球流量比拼,让我们拭目以待。
机器人运动会主体赛事的这些项目,核心目的是测试机器人的速度、平衡性和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比如,现在的机器人短跑冠军,可能就是未来冲进火海救援的消防救援机器人。足球项目的团队协作模式,对于机器人的动态感知,场地内足球的路线规划和多机协同,都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团队协作的机器人,也会在未来的协同场合,比如说医疗救援、工厂中的配合班组等场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总决赛
图源:环球网
与竞技赛相比,表演赛将更加生动有趣,有单机舞蹈和群体舞蹈两个项目。按照我个人的估计,如果编舞得当,加上好的音乐配合,表演赛的不少比赛片段会成为短视频的流量担当。
除了竞技赛、表演赛,还有场景赛——这也是机器人运动会和人类运动会最大的区别所在。机器人运动会的本质目的还是导向生活与生产中的场景应用。比赛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共三类、6 个项目,展示机器人的实用技能和智能化水平。

宇树科技的G1格斗机器人
图源:央视新闻
工业场景中,考验机器人对于工业物料的搬运技能,不仅有搬运时间的限制,也需要准确的搬运到位。医院场景则非常贴合药房的工作实际,机器人需要找到指定的药品并放在工作台上,同时还有一个精细活,那就是拆掉药盒的包装,把胶囊药放到药品的分装盒之中。酒店场景中,除了常见的帮客人装卸行李之外,还有保洁的功能考验,那就是推门进入房间,把房间内的矿泉水瓶、纸团等垃圾清理干净。
从花瓶到机械“打工人”
春晚《秧BOT》的机器人丢手绢,曾引起全国观众的一阵惊呼。而从本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上来看,人形机器人已经从跳舞扭秧歌的花瓶进化到了上得田径场、下得工厂的全能型战士。这其实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定位有关,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就是探索未来在工业、商业、家庭、外太空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将人类从低级和高危的行业中解放出来,助力人类生活改善和生产力水平提高。
比赛是一种应用场景,无论是田径赛场,歌舞表演赛场,还是物流搬运、药房取药,都是对机器人关节结构设计、电池续航、控制算法、软硬件耦合等方面的综合性考验。
人形机器人也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典型载体。所谓具身智能,也就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交叉产生智能,这也是本届运动会我们看到有4×100接力、足球赛等比赛项目的原因。
人形机器人通过复杂环境下处理任务(比赛)来训练视觉、语言、动作能力,就如同deepseek等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一样,人形机器人也需要通过应用场景的实践来不断训练机械结构和具身智能大模型,逐步让人形机器人从简单听从指令的花瓶进化为自主决策的机械“打工人”,实现像人类一样看懂世界,做出反应,从而真正在工业、医疗、家庭等场景中实现应用。

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精准操作
图源:中国机器人网
人形机器人,未来已来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在人形机器人发展领域大举布局。北京这次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是依托北京市在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第一梯队的优势地位,旨在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搭建新的舞台,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通过比赛项目(应用场景)的探索,解决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
如果对人形机器人感兴趣,我们既可以线下前往国家速滑馆观看机器人比赛,也可以在互联网实时收看比赛直播和视频切片。可以预想的是,比赛中的机器人可能会有跑得慢、姿势怪或者动作笨拙这些情况出现。

线下机器人4S店
图源:央视新闻
这些与人类相比笨拙的脚步,其实已经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已来”,不代表人形机器人会立刻大规模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助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本次比赛设置的项目一样,从100米开始,逐步到400米,再到1500米,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就这样在奔跑中逐渐迈向了新时代。
当机器人走进体育场,在我们人类观众的关注下开始奔跑、跳跃时,我们应当明白,一场超越技术层面的变革正在悄然袭来。
责任编辑: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