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石飞月 摄影)
华夏时报记者 石飞月 北京报道
千呼万唤始出来!自今年5月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消息传出,大疆推新品的动作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8月6日晚间,大疆终于舍得让首款扫地机器人亮相。扫拖一体、定价4699元起,这款产品与业内预期的基本一致,至于大疆的品牌光环能否撬动“信仰充值”、或是依靠产品实力赢得在消费者中间的口碑,还要看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无人机“霸主”跨界做扫地机器人,乍看之下似乎并不合理,毕竟这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但纵观大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这一选择其实早有端倪。大疆几年前就开始积极拓展业务版图,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拍无人机、手持摄影设备、户外电源、商用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内的四大业务板块,如今又新增了扫地机器人这一品类。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商业智慧,大疆不会不懂。由于无人机行业有着严格的监管政策,加之近几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长放缓,大疆面临的市场风险其实不小,无人机霸主的标签看似风光却似围城。更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影石创新高调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直接切入大疆的核心业务腹地,这对其而言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场蓄谋已久的“跨界奇袭”
4699元起,这个定价并不是行业内最高的,但它一定是属于高端价位段的,符合大疆的定位,也在业界的意料之中。
准确地说,大疆推出的这款ROMO其实是扫拖一体的清洁机器人,而不是单纯的扫地机。这一点无可厚非,在清洁电器厂商们卷出各种新高度的当下,会单独购买一款仅支持扫地功能产品的消费者恐怕没多少。
至于谁会买单,当然只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才有结果,只是从产品性能上来看,大疆的产品也没有那么特殊。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显示,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09.6万台,同比增长11.9%;头部厂商市场份额集中度加剧,Top5厂商出货已占到整体市场的63.4%,较去年同期提升3.5%,排在全球出货量前五的分别为石头科技(19.3%)、科沃斯(13.6%)、追觅(11.3%)、小米(9.9%)和iRobot(9.3%)。
也就是说,大疆入局扫地机市场,除了iRobot,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国内的几家企业。
据媒体报道,大疆在2020年就启动了扫地机项目,研发周期已超过五年,但因为创始人汪滔对产品的严苛,大疆在2023年及2024年分别推迟了扫地机器人的发布,甚至整个项目被直接推倒重来。
然而,对于进军扫地机领域这件事来说,五年前和现在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五年前,也就是2020年,正是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破局之年,整个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纷纷入局;而现在,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从某种程度上看已是一片红海,头部厂商不仅大打价格战,在细分赛道上也是卷出新高度。
“从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复用与渠道赋能构成了大疆的核心优势,但该公司属于行业的后发者,需要改变‘品牌即品类’的固化认知,竞争突围也仍需验证产品落地能力。”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细分赛道走向大众市场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大疆始终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拓展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与互动方式,从无人机到影像技术,从消费级到行业应用各种场景,核心是围绕智能空间的探索,即如何让科技更精准地理解空间、服务空间,并最终服务于人。”大疆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至于为何选择扫地机器人这一品类,大疆方面指出:“我们发现,随着用户对生活品质的日益要求,颜值经济、宠物经济甚至银发经济的到来,大家对扫地机器人的期待早已超越基础清洁,我们需要更可靠的避障、更聪明的建图、更安静的体验。”
大疆的发展赛道已经由细分走向大众,虽然扫地机器人在国内还不算高饱和度的品类。丁少将对本报记者表示,扫地机在全球市场仍保持两位数增速,中国市场渗透率低于10%,增量空间显著。
但在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清洁电器能够在中国市场完全普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清洁电器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过去了,普及率还是偏低,其实是因为清洁电器在中国市场不算特别刚需,就像洗碗机一样,这些机器所完成的工作,是人工可以做到的,未来这个品类在中国市场很难做到像彩电、冰箱一样高普及的程度。”
不可否认的是,大疆具有品牌效应,还有技术优势。
丁少将认为,大疆可以发挥其技术复用和无人机核心算法优势,包括SLAM路径规划、多传感器避障、LiDAR建图等都可以迁移至扫地机,实现“降维打击”。
大疆方面也强调,扫地机器人看似是大疆的全新品类,但实际上是自然而然的跨界和能力整合。“家庭地面与空中场景虽有不同,但核心逻辑相通:如何通过智能导航、环境感知和精准控制,让机器更高效、更聪明地为人服务。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感知能力、视觉识别、路径规划、避障技术等,恰恰能够解决目前扫地机器人所面临的行业痛点。”大疆方面对本报记者说。
大疆的“天空焦虑”
大疆是全球无人机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虽然该公司并未透露目前在全球无人机市场所占份额,不过据德国市场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2023年大疆在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接近80%,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近70%。
但在2020年之前,第三方机构就给出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的判断,这也给大疆的发展增添了一些危机。此外,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及航空管理部门都出台了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人机的真正普及。
丁少将也指出,大疆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虽然该公司在无人机市场的市占率很高,但增长空间有限。
据全国工商联在2023年9月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大疆2022年的营收为301.4亿元。在此之前,大疆已多年未对外公布营收情况,最近一年的公开数据是2017年,大疆营收为175.7亿元。不过,大疆未能进入去年的500强名单。
所以,大疆入局扫地机器人并非只是出于情怀,现实的发展问题才是根本。
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是不聪明的做法,大疆深谙此理,最近几年的业务布局已然透露该公司的意图。前年,大疆把移动电源等带入了用户的场景中,去年又正式进军E-Bike行业,实现了“从天到地”的跨越,只不过这个地面是户外的地面,通过扫地机器人才扩展到了室内家居的地面场景。
无处不在的竞争对手
更关键的是,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在逐渐增加,除了极飞科技、道通智能这样的老对手,新玩家也在进场,近日,影石创新高调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其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本月即将开启共创公测。
影石创新做无人机,此前已有迹象。在招股书中,该公司表示,在产品规划方面,将实现各产品线的迭代升级,并拓展智能影像产品范围,创造融合专业全景技术、AI技术、机械控制技术和视觉感知技术、飞行控制技术的新型智能影像机器人产品。恰好,今年影石创新还取得一项名为“无人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2876301U,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
在丁少将看来,短期内影石创新难以颠覆大疆的基本盘,但长期竞争将重塑行业格局,竞争倒逼双方加速创新,推动无人机和消费级影像设备向多维化、智能化升级,消费者将成最大受益者。
有意思的是,在影石创新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后,大疆接着便杀入影石创新最具代表性的产品领域——全景相机,发布了首款产品Osmo 360,定价2999元起。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3年影石创新品牌“Insta360影石”全景相机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7.2%,排名第一。
当时,影石创新CEO刘靖康专门发布一条微博,庆祝同行大疆的全景相机上市。据媒体报道,刘靖康还在朋友圈表示,进入无人机市场是五年前的决策,且影石创新预想过做这个决策会刺激大疆做全景相机“抄家”。
运动相机市场已形成影石、GoPro和大疆三强争霸的格局。影石专注Vlog相机与360°全景影像,GoPro深耕极限运动细分领域,而大疆则依托无人机技术优势向运动影像延伸。三者的产品边界日益模糊,市场竞争正走向白热化。
如今,随着影石创新官宣进军无人机领域、大疆杀入全景相机市场,二者几乎形成了全方位的竞对态势。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