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每经记者 程晓玲      4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到了17.9%。

  每经记者 程晓玲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4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到了17.9%。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外贸潜力进一步释放。这背后,内河水运作为连接内陆与沿海、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到,“积极开展湘桂运河前期研究”。几乎同一时间,湖南省省长就“十五五”规划与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员座谈时,“着力提升国家交通运输主轴竞争能力,尽快开工建设湘桂运河”亦被提及。

  实际上,“湘桂运河”已然成为当下湖南关注的一大焦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提交11件全团建议,打头的便是关于将湘桂运河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这也是继2023年之后,湘桂运河第二次出现在湖南全团建议的“头条”位置。

  “顶格”争取支持背后,难掩当地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而视线往外,在湖北、安徽、江西等众多省份“加码”入局水运竞争的当下,湖南要借助这条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水运蓝图改写水运格局、乃至区域经济格局,谈何容易?

  “世纪机遇”

  对多数内陆省份而言,出海远且难,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相比之下,中部大省湖南多了一重“无奈”。

  湖南“一湖四水”联通长江、辐射全省,通航里程超过1万公里,仅次于江苏、广东,位列全国第三。拥有如此优越的内河航道基础,却没能为这个长江中游省份带来相匹配的“获得感”——无论外贸总规模还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都远不及湖北、安徽等周边省份。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湖南国家级水运通道仅有163公里的长江航道,省内高等级航运网络尚未真正形成,货物从水路出海只能北上长江辗转上千公里,成本和时效都大打折扣。

  在此背景下,湖南急需一条新通道来打通航运发展的“任督二脉”。

  追溯历史,湘桂运河的设想并非凭空而来。公开资料显示,2200多年前,秦征岭南,遣士兵、民夫开凿水道,连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这就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全长约37公里的灵渠。

  如今,有“现代版灵渠”之称的湘桂运河,同样被寄望于连通中国货运规模最大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根据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提供的湘桂运河示意图,湘桂运河北起湖南永州萍岛,经潇水支流永明河至江永县,在江永县城关附近的白岭岗以人工运河穿越分水岭,南至广西桂林平乐,再经桂江汇入西江航运干线。全长300公里,其中湖南段212公里、广西段88公里。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汉湘桂通道示意图 图片来源:湖南红网

  这条通道对湖南有多重要?

  由交通部规划院与湖南交通规划院共同完成的《湘江航道发展规划》曾提到,预计湘桂运河将是一个惠泽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永州、桂林、梧州等55个县市、13.49万平方公里、4000多万人民的工程。

  放在全国水运网络格局中看,作为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纵向通道之一——汉湘桂通道的重要一环,湘桂运河则有望成为湖南改善地缘结构、重塑区位优势的关键一步。

  按照当地的设想,汉湘桂通道建成后,从岳阳到永州,流经长株潭都市圈,湖南将拥有沿湘江935公里的国家级内河水运通道。届时,湖南坐拥“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双入海通道,联通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进而迎来从“长江边上一省份”到南北水运大通道航运枢纽的历史性转机。

  “湘桂运河大大克服了湖南内陆地区背离海岸的劣势。”在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卢毅看来,湘桂运河与粤汉铁路一样,是湖南的世纪机遇。

  设想落地

  据公开报道,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提出建设三峡水利枢纽、湘桂运河、赣粤运河的伟大构想,这是现代“湘桂运河”概念首次提出。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等,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施。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在经历数十载沉寂之后,湘桂运河近年频繁出现在国家相关规划中:

  2013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正式将湘桂运河纳入规划;

  2020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湘桂运河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较好的发展条件和时机;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新格局,其中湘桂运河被纳入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网“四纵”中汉湘桂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前期酝酿到逐步被官方文件提上议程,自然离不开湖南和广西两地的积极推动。

  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3月,交通运输部联合湘桂两省区按照“1个总报告+9个专题报告”的框架开展湘桂运河专题研究,成为湘桂运河从构想走向现实的重要标志。为此,湖南在省级层面成立专项研究领导小组,有15个省直部门参与。

  2023年初,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布局推动湘桂运河等省际重大通道项目。5月,上述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全部完成。

  同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7件建议,第一件便是《关于支持加快推进湘桂运河建设的建议》。其中提出,建议将湘桂运河纳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十四五”规划,尽早开工建设湘桂运河。

  广西方面,据统计,仅2019—2020年,桂林曾先后6次向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汇报,表达开展湘桂运河项目的决心和诉求。

  在多方推动下,建设湘桂运河的共识日渐形成,基本条件成熟。公开信息显示,在今年1月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湘桂运河预可性研究报告编制公开招标采购公告后,招标已于近日结束,标志着湘桂运河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顶格争取

  对湖南来说,眼下的现实是,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急需找到融入全球市场、尤其是加速出海的新引擎。

  一个现实背景是,近年来,在相对稳定的GDP前十强省份阵容中,湖南的排位变化多少有些“尴尬”——

  2017年,湖南GDP被福建超越,全国排名从第八下滑至第九;2024年,湖南又以近700亿元的差距被上海反超,成为全国前十强“守门员”。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事实上,从第五次经济普查后修订的数据看,上海在2023年就完成了对湖南的超越。而在其身后,兄弟省份安徽已然对挺进十强跃跃欲试。

  梳理湖南各项经济指标,外贸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湖南进出口总值5636.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17,明显与其经济总量位次不相匹配。

  再看外贸增势,去年湖南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7%,其中进口、出口增速分别为5.9%、-16.6%,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位列全国31省份倒数第二。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湖南外贸规模连续第二年负增长。2023年,湖南进出口总值6174.99亿元,同比增长-12.1%,进口、出口增速分别为14.6%、-21.9%。

  可以说,眼下的湖南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打通这条新通道,来破解出海远、出海难的“心头痛”。

  根据预测,湘桂运河建成后将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实现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中的34个互联互通。向南与平陆运河联通后,将有效缩短长江中上游地区货物至北部湾水运里程约1200公里,有力推动湖南运输结构调整、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从现有规划看,湘桂运河将按照2000吨级标准建设,年通过能力约8000万吨,总投资约1500亿元。显然,这样一项建设规模庞大、牵动多方的重要工程,仅靠湘桂两省区自身的协调和筹资能力远远不够。

  在此背景下,今年湖南代表团再次“置顶”聚焦湘桂运河,建议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相关部委相关专项规划;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中予以指导,并在要素保障上给予倾斜支持。

  随着汉湘桂通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沿线航道建设有序推进,同样在努力争取支持的还有湖北。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以代表团的名义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工程建设的建议”,其中提到,建议在编制“十五五”水运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工程项目给予支持。

  “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如果纳入国家规划,将在资金安排,工程调度等多个方面为工程提速,让这条推动内陆开放与产业升级、支撑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黄金水道’早日建成。”

责任编辑:张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zsdhj.cn/1703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