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机枪 装甲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各主要军队装甲部队 中最常见的装甲车辆 ,俄军也不例外。1914年10月,首批8辆国产“Russo- Balt”装甲车交付军队,并立即组建了第一机枪汽车连,随后投入前线作战。同时,俄罗斯 还利用进口装甲车组建了装甲车排。截至1914年12月,俄军已有8个这样的装甲车排。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机枪装甲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军队装甲部队中最常见的装甲车辆,俄军也不例外。1914年10月,首批8辆国产“Russo-Balt”装甲车交付军队,并立即组建了第一机枪汽车连,随后投入前线作战。同时,俄罗斯还利用进口装甲车组建了装甲车排。截至1914年12月,俄军已有8个这样的装甲车排。

每个装甲车排的编制如下:3辆机枪装甲车,4辆轻型汽车,1辆三吨卡车,1辆维修车,1辆油罐车,以及4辆摩托车(其中一辆带边车)。排内共有4名军官和46名士官及士兵。所有人员均配发专门制服,包括皮裤、皮夹克,以及带帽檐的特制军帽。

1915年俄军装甲车的特点

从1915年夏天起,俄军所有国产及进口装甲车的轮胎均填充了一种特殊的弹性材料——“Gusmatic”,取代了传统的充气轮胎。这种材料在轮胎被击穿时会流出并自行凝固,从而封堵弹孔。这一技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

本篇文章未涵盖所有俄军机枪装甲车。例如,仅有1至2辆的个别型号,以及虽为量产但不适合实战的外国产装甲车均未列入讨论。本文重点介绍那些在数量和性能上对战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装甲车。不过,最著名的“奥斯汀”装甲车将在单独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装甲车“Russo-Balt”【俄罗斯-巴尔特】(10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展开全文

战斗重量:3.28吨

武器:3挺7.62mm“马克沁”机枪

装甲厚度:3-5mm

发动机功率:40马力

最高速度:20 km/h

乘员:5人

发展背景与设计

“Russo-Balt”是第一批国产批量生产的俄国装甲车,于1914年秋基于“Russo-Balt C24-40”两轴非全驱汽车底盘开发,总计生产了8辆。

其布局采用前置发动机设计,驾驶舱与战斗舱合二为一,位于车体中部和后部。武器系统包括三挺1910年式7.62mm“马克沁”机枪,安装在Sokolov支架上。

一挺机枪固定安装在车体前装甲板射孔内

一挺机枪固定在车尾装甲板射孔内

第三挺机枪可根据战场情况在左右两侧装甲板的射孔中进行切换

这一设计简单可靠,但存在一定射界限制,水平和垂直射角仅20°。机枪弹药携带量为9000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该装甲车的车身由厚度为3至5毫米的铬镍钢轧制装甲板制成,这些装甲板通过铆钉固定在车架上。装甲板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发动机为四冲程四缸“Russo-Balt” “С24-40”液冷型,功率为40马力。发动机启动通过手动启动把手进行。燃油从油箱通过排气气体压力输送到化油器,排气气体被引导回油箱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机械传动系统包括:

四档变速箱

中间差速器(连接等长半轴)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至中间差速器)

底盘为4×2轮式驱动,前后均采用板簧悬挂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改进型与战斗表现

1915年初,最后两辆生产的“Russo-Balt”(编号9和10号)基于战场经验进行了升级:

后部新增旋转炮塔,安装“马克沁”机枪

车顶新增指挥塔,提升战场视野

这些装甲车广泛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斗,其中大部分在俄国内战期间继续服役。到1921年底,苏军仅剩3辆“Russo-Balt”在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其他相关型号

1915-1916年,基于“Russo-Balt”底盘还生产了10辆布拉托柳博夫(A.A. Bratolyubov)装甲车,但由于装甲过重导致越野性能极差,未被投入前线作战,因此本文未作介绍。不过,其中3辆后期被改装为装甲轨道车,并最终被派往西线战场执行任务。

雷诺装甲车(按V.A. Mgebrov设计的装甲车)— 11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 作战重量:2.7吨

• 武器:2×7.62毫米马克沁机枪

• 装甲厚度:4-7毫米

• 发动机功率:30马力

• 最高速度:55公里/小时

• 乘员:4人

根据V.A. Mgebrov少校的设计,装甲车由伊日尔工厂于1915年生产,基于多个品牌的汽车底盘:如“Pierce-Arrow”(皮尔斯-箭头汽车公司)、“奔驰”、“White”(怀特,美国汽车品牌)、“雷诺”和“Isota-Fraschini”【伊索塔弗拉西尼意大利豪华汽车品牌)】。总共制造了15辆装甲车,其中11辆基于雷诺汽车底盘(这些底盘原是40辆失败的法国装甲车,其装甲车身是开放式设计)。所有这些装甲车的装甲板都采用较大角度安装。最脆弱、易受攻击的前部装甲和炮塔装甲厚度为7毫米,侧面装甲厚度为6.5毫米,水平装甲为4毫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这些装甲车配备了两挺7.62毫米的马克沁机枪,最初安装在Mgebrov设计的大型三人炮塔中。但是在1916年4月,为了减少底盘负荷,繁重的机枪炮塔被两个小型炮塔取代,这两个炮塔呈对角线排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为了使车辆能够倒退,在车体尾部的炮塔盒下方设计了一个可开关的观察孔,可以向两侧打开。车组人数从5人减少到4人,车体质量从3.4吨降至2.74吨。最高速度为55公里/小时。车组成员之间通过对讲管进行通信。所有按Mgebrov设计的装甲车在1916年春夏发送到前线,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战斗。

费拉托夫装甲车(“机枪三轮车”)20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 作战重量:1.4吨

• 武器:1×7.62毫米马克辛机枪

• 装甲厚度:4-6毫米

• 发动机功率:8马力

• 最高速度:?

• 乘员:3人

此装甲汽车根据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费拉托夫少将的设计方案(代号“机枪三轮车”)制造,由伊若拉工厂负责生产:1916年秋季:完成首批8辆“机枪三轮车”制造;1917年:追加生产12辆,总计20辆。

这些装甲车基于特殊设计的三轮底盘,采用后驱动桥。许多部件、单元和组件来自那些无法修复的轻型汽车。车辆采用前置发动机,中央控制舱和后部作战舱的布局。车组人数为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机枪三轮车”的武器系统是1挺7.62毫米的马克沁机枪,通过后部装甲板上的射击孔发射。车组成员通过车体两侧的装甲门进入。指挥官通过车顶的观察口或通过战斗中的观察缝隙来指挥战斗。发动机为伊日尔工厂制造的双缸化油器发动机,功率为8马力。车辆通过前轮转向,由舵盘控制。

另外,1916年,在军官射击学校的工厂还生产了三辆菲拉特设计的三轮装甲车,但这些车辆仅为实验型。这些实验车型配备了两挺马克辛机枪,并且有不同的配置。第三辆装甲车装备了一门76.2毫米火炮,并设有射击支撑架,在开火时能够支撑车体。这些实验车辆配备了功率为16和25马力的更强发动机。然而,这些实验车辆因为增加的重量(从1.4吨增至2.79吨)导致它们在硬化路面上的机动性差,因而未能投入前线,而是用作军官学校的训练车辆。

前8辆“机枪三轮车”在1916年10月送到前线,并被分配到4个装甲车分队。在与德国人的战斗中,这些装甲车表现出了相当出色的能力。1917年革命爆发后,这些车辆在红军白军中约各自占有一半,广泛用于战争中。1917年之后,这些装甲车被分配到不同的装甲队,并一直服役到1922年。

波普拉夫科装甲车(30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重量:8吨;武器:2个7.62毫米马克辛机枪;装甲:7毫米;发动机功率:32马力;最大速度:35公里/小时(在突破工程障碍时速度为6公里/小时);乘员:4人。

1916年7月,军事部委托伊久尔工厂生产30辆由中尉V.R.波普拉夫科设计的装甲车,采用美国全轮驱动卡车“杰弗里”的底盘。该底盘的试验样车此时已成功完成了野外测试。到同年10月,车辆已完成并被送往西南战线。

波普拉夫科中尉设计这款装甲车作为突破敌方防线的工具。该装甲车被开发为一款装甲突击车,能够将一支由10名装备近战武器的哥萨克步兵突击队快速运送至敌人战壕前。这些突击队员在装甲车的机枪火力掩护下,从上方扫射敌人战壕,完成最后的清除工作。为了确保广泛突破,计划至少需要15辆类似的装甲车参与攻击。随后,清除敌人战壕的任务将交由后续的步兵执行,步兵无需受到步枪和机枪的火力威胁,能够通过这些装甲车在敌人防线上开辟的缺口继续推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1916年进行的野外测试表明,波普拉夫科的装甲车能够在45到60秒内突破铁丝网障碍,打断支撑铁丝网的木桩,创造一个足够宽的通道供步兵通过,行驶速度约为6公里/小时。

装甲车的布局采用前置动力舱和中央布置指挥及战斗舱。实际上,在生产量产型时,车头的装甲已经足够强大,完全不需要专门的铁丝网突破装置。为了减轻车辆的重量,车身后部的货仓被设计成低矮的装甲箱,内可以运输数名人员或必要的物资。乘员可以通过车身右侧的门进入。

两挺“马克沁”机枪通过车体前、后和侧面的矩形射孔射击。抗弹装甲板通过铆钉固定在车架上。车轮的木制辐条也被装甲板保护。

动力系统:四冲程四缸化油器发动机,功率为32马力。该装甲车采用4×4驱动布局,配备单轮轮胎,内充胶。为提高在恶劣路况下的通过能力,车轮上装配了特制的外加带宽胎圈;为能够越过沟壑和战壕,装甲车配备了可折叠的桥板,可在货舱中携带。

这些装甲车编入了专门成立的装甲汽车师,该师由三个排组成,每个排由三辆装甲车组成,再加上1辆指挥车。除了30辆装甲车外,师内还配有7辆辅助车辆(包括油罐车)和9辆摩托车。该师由波普拉夫科中尉指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1916年10月,该师加入了西南战线的第11军。为了保密装甲车师的具体用途,车队未立即投入战斗,而是等待计划中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开始。行动于1917年6月展开,但根据波普拉夫科的设计理念(突破敌方防线),这些装甲车并未得到实际使用;由于敌方的反击,它们被迫像普通装甲车一样使用。然而,在塔尔诺波尔战斗中,波普拉夫科的装甲车成功展示了其主要优点——全轮驱动。由于暴雨将泥泞的道路变得无法通行,其他装甲车和汽车几乎无法前进,而波普拉夫科的装甲车依然能够继续攻击敌人,并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成功地抵挡敌军进攻,持续了两天的时间,直到7月8日。

它们为撤退中的俄军提供了物资撤离支援,同时也将被敌人攻击的伤员和遗弃的火炮运送出战斗区域。在这场战斗中,波普拉夫科的装甲车损失了5辆(其中2辆被敌方炮火击毁,3辆由于技术故障被弃置)。

随着内战爆发,波普拉夫科所在的装甲车师被迫加入中央军,但在政府崩溃后,大多数车辆进入了红军的队伍。红军将这些装甲车分配到不同的装甲部队,几乎在所有前线进行战斗。在此期间,部分装甲车被白军、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波兰军队俘获。随着内战的结束,红军共保留了13辆波普拉夫科的装甲车。

基于“菲亚特”底盘的装甲车,1915年版(81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重量:5.3吨;武装:2挺7.62毫米马克沁机枪;装甲厚度:4.5-7毫米;发动机功率:72马力;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公路行驶距离:140公里;乘员:5人

这款基于1915年款“菲亚特”轿车底盘的装甲车由彼得格勒的伊乔尔工厂于1916年9月设计,并于同年11月投入生产。尽管次年2月爆发了革命,伊乔尔工厂在1917年制造了36辆装甲车,1918年又生产了45辆。这款基于“菲亚特”底盘的装甲车在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期间被广泛使用。

发动机:四冲程四缸汽油发动机,液冷,功率72马力。发动机启动:通过电动起动器或手摇启动器。油箱容量:96升。

轮式配置:4×2驱动。前轮:木质,带有粗大的辐条,单胎;后轮:双胎;轮胎充填有防滑橡胶。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布局:发动机位于前方,紧接着是驾驶室,在车身后部也有一个控制台(后部方向盘通过反向机构与前方方向盘相连,在倒车时由第二个驾驶员操作)。为了方便乘员进出,装甲车设有两个侧门(前门位于右侧,后门位于左侧)。驾驶员可通过两个前窗观察战场,并且车身每侧、车尾及门上都有观察口。部分车辆安装了防护玻璃窗。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2)

防护:竖直装甲板厚度为7毫米,水平装甲板厚度为4.5毫米。车体内表面覆盖羊毛毡(保护乘员免受敌人火力所带来的飞溅物)。

武器:两挺7.62毫米马克沁机枪(1910年式),安装在两个旋转的圆柱形炮塔内,分别位于车体的对角线位置。每挺机枪配有12条弹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zsdhj.cn/1435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