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多部委密集发声整治汽车“内卷式”竞争,企业以创新“共生共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3月28日至3月30日在京召开。在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汽车、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探讨如何整治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和避免同质化,谋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3月28日至3月30日在京召开。在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汽车、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探讨如何整治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和避免同质化,谋求高质量发展。

对于破局“内卷”,部委层面直击产业链供应链、需求不足、同质化竞争等痛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直接指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时有发生,将着力整治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等乱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建议,行业企业应重点把握好四个转变,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底层技术创新、多产业融合、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而车企高层则谈到技术竞争与市场进化双重逻辑。智驾能力被视为未来竞争“入场券”,全球化布局与市场驱动论形成战略呼应。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让全生命周期服务替代短期营销噱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创新来破局,寻求“共生共赢”。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多部委密集发声整治汽车“内卷式”竞争,企业以创新“共生共赢”

图/IC photo

无序竞争突出,有车企牺牲利润抢市场

从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2025年3月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卷式”竞争是多个重要会议上的热词。

在此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辛国斌则提到,过去一年,汽车行业虽取得一系列新成绩,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而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全文

对于充电市场,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也指出,充电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整体上仍然存在同质化和低价内卷的现象。

呼吁企业不卷价格拼品质

汽车产业如何破局“内卷式”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不仅勾勒出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更传递了以创新突围、协同共生的强烈信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态,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才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另一方面优化出资人政策供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他强调,要稳步推进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支持中央汽车企业高质量 “走出去”,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企业要强化使命担当,不搞内卷式竞争,不卷价格、拼品质,共同构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

为解决这些难题,辛国斌建议,行业企业重点把握好四个转变: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企业以创新破局“内卷”

企业在论坛期间也对破局“内卷式”竞争进行了深度思考,创新是关键。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从过去整车出口到海外研发、海外制造,奇瑞将真正融入全球大环境中,和全球的同行进行深度融合协同。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提及,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汽车行业要坚持技术创新、营销守正,应该为消费者负责,拒绝夸大式宣传、拒绝透支性营销。要比技术、拼产品,而不是搞各种拉踩;要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打击造谣、抹黑现象。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升杨认为,要停止“内卷”,最重要的是差异化创新,尤其在芯片领域要避免产品的高度同质化竞争。未来要发挥更贴近中国市场、贴近中国客户的优势,做一些差异化、自定义、创新性的产品。

跨国车企同样关注“内卷式”竞争整治,希望通过本土化战略,与中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形成同频共振。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汽车产业链实现盈利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特征。过去十年,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逐渐成熟,下一阶段行业增长应侧重市场驱动,消费者偏好、良性竞争以及技术突破将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认为,健康的行业环境应基于三个关键追求之上:一是追求互利合作,摒弃零和竞争;二是追求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三是共同努力探索新的、最佳解决方案。奥迪在中国的承诺不仅是短期增长,而是专注于建设一个强大、可持续且有助于长期发展的业务,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进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张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贾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zsdhj.cn/1362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