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GPS甩在身后!中国30年布局派上用场,F35已离不开北斗
遥想昔日,美国GPS在全球可谓一家独大,无人能敌。但现在,历史的钟摆已然摇摆到了另一侧。如今中国北斗系统的全球领跑,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国速度果然从不让人失望!
1、美国什么都敢禁,却不敢禁北斗?
据台海网报道,最近台湾名嘴蔡正元一语中的,不论TikTok还是其他,美国什么都敢禁,却不敢封禁北斗,甚至就连美国F-35都离不开北斗。
这到底怎么回事?背后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不久前,美国国防副部长在国会上直白点出,美国F-35战机飞行员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北斗卫星来校准。而这,绝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戏码,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卫星导航系统只是一种技术工具。而实际上,它代表的科技实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要知道,北斗的出现远远滞后GPS几十年。然而,如今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对此,蔡正元表示,这是中国科技的“寒武纪”大爆发阶段,一举打破西方垄断格局。
2、中国30年布局派上用场
蔡正元还称,中国30年布局没有白费,从定位到导航,北斗系统各方面都已然做到领先世界,成为美国GPS的强劲竞争对手,堪比一张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王牌。
上世纪世纪70年代时,美国GPS风光无限。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并为其取名“北斗”。
但从材料、芯片,到精密仪器和软件,无不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所以,中国科学家们为了追赶进度,日夜奋战,一步步攻克难关,从无到有地构建起整套系统。
攻克原子钟技术,可以说是北斗系统的一次重大突破。
展开来说,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的精度直接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在这方面,中国科研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制造出了高性能的原子钟,更实现了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这样一来,我们再也不必依赖于国外供应链,而是握住了精准计时技术的主动权,真正实现了技术的自给自足。
3、北斗系统优势所在
就这样,北斗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以及欧洲伽利略之后第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如蔡正元所说,其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
首先是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信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一个简短的消息便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内快速传递,这种能力在某些特定场景中甚至可能是救命稻草。这一创新,不仅弥补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不足,也为北斗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其次,北斗卫星数量超越GPS的同时,基准站网络的形成,也使得这一系统在很多国家的测量精度上压倒了GPS。就连技术先进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理空间技术教授都承认,北斗在这些方面的出色表现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现如今,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各个角落都纷纷出现北斗的身影。
总之,北斗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将当年“银河号”事件的噩梦彻底驱散。如今,美国想要再重演这样的干扰事件,恐怕是不可能了。